「设计咖」是一档关于设计的博客节目,推荐听听,还不错!
#5:你客厅里的人工智能:我的设计没有 GUI(Andrew Ku · Amazon Echo 设计师)
收获总结:
1°.Motion Sensing & Control:动作感知与控制
针对老人的一些交互优化和改善。
2°.Amazon Lab126
1 表示 A,26 表示 Z。主要是软硬件相结合,亚马逊生态系统,Kindle 原来在 Lab126。
3°.台湾省和大陆的语言区别
语言的差别不仅仅是说简体和繁体的区别,很多时候是叫法,比如硬件/硬体,软件/软体,智能手机/智慧手机。因此我们在做中文简体和中文繁体的翻译,不仅仅是将简体转换成繁体,还需要考虑各种特殊的描述。
4°.Amazon Echo
集成人工智能的设备,AI 本身就是 OS 层,没有其他的底层操作系统依附。Alexa 是唤醒词。没有屏幕,只能通过 AI 语音来交互。Machine Learning 集成。
5°.Voice Designer:声音设计师
声音和 UI 一样,也是一种交互方式。需要处理很多的交互细节,后台和决策树来处理。
6°.Voice Technology
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了解 Voice Technology,语音技术究竟能做什么,能理解什么。同时,也需要去要求语音技术实现什么。
7°.哲学设计
Alexa 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台设备,公司内部有一个 Guideline。多数人都认为 Alexa 是一个人,Alexa 自己回复自己是女性。需要有一个人格特质。每一个设计师可能有自己针对交流和人定位的自我认知。语法有一定的一致性。
8°.内容策略
具体回复内容,都是设计师来写。针对开灯的例子,是否可以直接帮用户打开,默认选择,或者是多个灯的情况下,提醒用户要选择哪一个。
9°.Sound Prototype
需要做一下声音原型。
10°.电脑声音合成
声音是电脑合成。目前 Google 找了人重新录制声音,但是如果这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或者人不在了,就会有些问题。声音有磁性,有自信。男性和女性人设问题,有部分地区的人对于女性有包容,但是驾驶场景下,德国的人不太信任女性,各种不同文化,不同场景,都是不一样的。
11°.用户研究
前期的产品用户研究还是很重要的,需要用相关的方式方法。
12°.声音交互评价
比如电影技能,需要优化交互,复杂的技能相对于简单的技能来说是非常影响用户对于声音交互的评价。另外会统计多少人来使用相关技能和相关细节。
13°.上下文情景判定很困难
无法通过单一声音来判定确认上下文情景,是否完成当前互动,是否是继续互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人设,表情,知识,场景等可以比较容易的判断与你交流沟通的上下文场景。
14°.对于真正的用户,细小的改动,用户还是会察觉到
比如叮的声音,开关机的声音。通过用户调研,大部分人喜欢一个,但是另外一个,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甚至是产生抱怨。我们是不是可以给用户多种选择,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5°.声音的敏感度、忍耐度
用户针对声音,会很敏感,同时对于不好声音的忍耐度还是很低。
16°.TV 的交互
TV 的交互是相对于手机和电脑的全新的交互形式,新的平台界面,新的交互方式:遥控器,甚至是声音交互和动作交互。突然想到了有一种特殊的电视交互方式:附带一个辅助平板来交互操作。
17°.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会非常重要,自我驱动力。尤其是多进程和多线程的时候。工作的透明化与优先级。需要有 Ownership。
18°.电影推荐
《Her》涉及到声音和 UI 交互都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