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咖」是一档关于设计的博客节目,推荐听听,还不错!
#19 – 当扎克伯格是你的产品经理……(何如佳 · Facebook 设计师)
收获总结:
1°.加入满 N 年之后会有一个小礼物
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文化。小公司也是能够参考的,另外一个差不多就是个人生日,如果有条件,每个人都单独的去稍微过一下小的生日。
2°.Facebook 的设计团队结构
产品线: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 等,设计团队接近四百人,Facebook Core App,On Bussiness 等业务区分。
3°.Facebook 内部是怎么做「设计批评」的
设计批评也可以称为设计评审,公司内部分享以小组的形式来交流,看看各个小组间做了哪些事情。设计批评一般会在小组内部进行,由于涉及到专业的领域和业务,设计批评之前,一定要确定这次设计批评的方向,是视觉上还是交互上,由设计师自己来定,寻求反馈的人的控场能力也比较有要求。早期的设计拿出来做评审可以得到早期建议,比如大的方向。
4°.Facebook 设计团队的分享文化
公司团队有比较好的分享文化,能够对外展示公司在做的内容和设计方向,同时也能够吸引一些优秀人才过来。通过一些个人博客,Medium 等方式进行分享。
5°.400 人设计团队如何维持跨团队间的设计一致性
有专门的职位来做这种统一性设计的工作。
6°.设计 Facebook 主 App 中的功能和设计一个 Moments 这样的完整 App 感觉有何不同?
主 App 涉及到的设计师特别多,参与的人员比较多。像 Moments 这种需要新开发的产品,团队人员较少,但是也涉及到外部的一些工程师,交流沟通的方式不太一样,接触到不同的产品。一个设计师要支持五到六个工程师,发现公司做 Android 的开发和懂 Android 设计的比较少。
7°.Moments 的设计开发流程
早期的设计发流程中,更多的是邀请用户来现场体验,并不能像 Facebook 这种成熟的应用,能够直接通过数据来呈现。还有在大学或者世界各地来进行产品的研究。通过用户调研之后,再决定如何推动产品进一步发展,同时有很强的用户研究员来做支撑。
8°.安卓设计「终极之问」:应该照搬 iOS 吗?应该照搬 Material Design 吗?遵从规范的同时如何保存产品调性?
Android 和 iOS 现在也朝着融合的趋势。在美国比较重视 iOS 的设计,iOS 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另外也需要去参考 Android/iOS 官方文档。如果想要打破规范的话,需要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验证合理性。
9°.当扎克伯格是你的产品经理……
扎克伯格针对比较特殊的产品,比较关注。
10°.在「大公司里的创业团队」做设计,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吗?
需要协调好 Focus 专注度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小创业团队能够最终成长起来,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很好的专注度,会做的更好。
11°.Facebook 的明星声音设计团队
声音设计师非常专业,一些小的声效很重要,能够促使用户喜爱上自己的产品,并且能够促使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比如我用过 Telegram 的手机端 App,那个发消息的声效还是很有感觉。
12°.在十亿用户级的 App 上为新功能设计一个入口
一个体量巨大的应用,一个小小的变动,就会给巨大用户带来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极其慎重。需要先做一个初步的测试,通过数据来驱动。先要做产品原型,通过视频原型来做产品展示。
13°.用 Origami 做动态原型
Facebook 内部的一款交互原型工具,非常强大。Origami 更多是节点式,而不是流程式。之前的版本好像可以直接导出代码。
14°.为何对设计感兴趣?
信息时代改变了嘉宾自己的命运,学校也有相关的网页设计课程,FrontPage 和 DreamWeaver 工具,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及早的发现自己的兴趣,非常重要。嘉宾是第一个做课程表类的 App。
15°.在国内腾讯、知乎和后来到 Facebook 工作有什么不同体会?
国内团队更忙一些,设计师更多的偏向于执行,比如可能从岗位名称上来看也能够初见端倪,比如产品设计师。在腾讯做实习,很多产品经理参与一个项目,国内产品经理需要交互设计图。而在美国,产品经理就不需要做产品交互设计。
16°.Moon VR Player
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到 VR,同时自己的兴趣也有。通过 Side Project 来做。